哈洽会上绿色大米卖得俏

发布时间: 2009-07-23 来源:金农网

    第二十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于6月15日至19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但绿色食品展区无疑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看点。

   走进哈洽会展厅的绿色食品区,远远地就能看到一些展台上放着米饭锅,路过的人们都可以尝上几口香喷喷的米饭。鸡西市绿莹高丽米农民专业合作社搭建的将优质大米现吃现磨的“鲜米坊”也吸引了很多参观者。
   “有机大米味道好、口感好,但种起来比较费劲儿,对土地的要求也严格,三年的土壤保持和维护才能耕种一季水稻,自然而然增加了种植成本。”黑龙江省香兰米业集团的销售经理靳海龙告诉记者。“除了对土地的要求严格,这种水稻的生长过程还需要种植人员的精心照顾,从选种、种植到培育、管理需要很多人工付出,绝不能给土地施用任何肥料,只靠水稻自然生长,这样长熟的大米吃起来才让人放心。”他说。
   据参展商介绍,有机大米的售价明显高于其他品种的大米,最高可达到16元/公斤,而品种优良的绿色大米售价可达12元/公斤。尽管有机大米的价钱高于绿色大米,但由于有机大米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少,产量不高,目前是供不应求。靳海龙介绍说,他们现有的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已超过1万亩,每一季亩产有机大米接近500公斤。
    大量种植优质水稻,增加了农民的收人,也为商家增加了经济效益。齐齐哈尔市宏河米业有限公司副经理李淑清说:“咱东北的水稻生长期长,比南方的米好吃,有口感。我们的大米主要还是卖给南方人。还有就是人家有钱,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比咱当地人高,肯花钱买健康的大米。”      
    此次哈洽会上,黑龙江优质大米引起了上海企业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五常、响水大米已得到越来越多上海市民的认可。上海文广集团“东方购物”栏目准备联手黑龙江的绿色食品供应商,将东北特色农副产品推向上海市场,充实上海市民的餐桌。上海市政府驻哈尔滨办事处有关人士认为,目前长三角竞争已趋白热化,精明的上海人将眼光投向了潜力巨大的哈尔滨;同时,上海人注重生活质量,“精、细、好”是他们对待食品的一贯态度,尤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之时,恰恰是黑龙江优质而价格合理的绿色产品抓住了上海人的胃口。
    盯住黑龙江优质米的不仅仅是上海人。近年来黑龙江和浙江两省在粮食方面的合作日趋紧密。本次哈洽会上,两省探讨了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销区合作的有关事宜,签署了《粮食产销合作协议书》。据黑龙江省粮食局办公室主任付立中介绍,双方企业代表共达成粮食产销合作签约项目14项,总量达30.3万吨;浙江省在黑龙江建立1个5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和1个大米加工基地;黑龙江在浙江建立1个储销基地。据统计,自两省开展粮食产销合作以来,黑龙江已累计向浙江输送粮食300多亿斤。
    本届哈洽会上,现代农业暨绿色食品经贸代表团签订经济贸易合作项目45项,其中黑龙江省方正绿宝石优质米有限公司与浙江稻香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金额达2.15亿元的稻米销售合同,黑龙江东北大有机食品集团与北京软银赛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签订了项目金额为1.5亿元的有机农业基地建设项目,黑龙江泰丰粮油食品有限公司与江苏昆山市粮油购销公司签订了6800万元的大米销售合同。
    目前,黑龙江省的29个中国驰名商标中有14个是绿色食品,全省36个中国名牌产品中有10个是绿色食品。以绿色食品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品牌集群得到了全国消费者的信赖,品牌在价格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以“五常大米”、“北大荒”等为代表的绿色食品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绿色食品不仅成为黑龙江安全、优质农产品的形象品牌,也成为该省经济发展中一张亮丽的名片,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和扩大黑龙江影响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易会展APP』,了解更多展会信息!



网站主办单位:黑龙江省国际博览发展促进中心      电 话:+86-451-82340100      邮 箱:chn@gjcjzx.org.cn